四季度,上证指数在4000点关口展开高位拉锯。看似胶着的盘整背后配资网站排名第一,板块与资金的角力却越发激烈,市场风格的天平正在微妙摆动。
一边是医药、科技等前期领涨主线纷纷调整,曾经的“翻倍基”因板块回调业绩滑落,科创、计算机等方向ETF则遭遇资金净流出;另一边,红利资产逆势走强,券商、银行ETF被资金抢筹超250亿元。
分化的背后,是基金经理们日趋谨慎的操作与策略分歧,已有部分基金经理选择“落袋为安”,主动降低仓位或进行“高切低”的调仓;亦有坚守者继续聚焦科技核心主线,认为短期波动不改中长期逻辑。
机构对后市风格的判断亦不尽相同:有人认为科技仅是短期筹码消化,中期主线地位仍难以撼动;也有观点表示,科技风格正处于消化资金拥挤压力的关键阶段,当前市场表现更多是风格再平衡的必然结果。
站在4000点这一心理与技术关键位,A股再度陷入方向选择的“纠结期”。在这个充满不确定性的时刻,对投资者更现实的拷问来了:是继续追逐高波动的成长叙事,还是转向稳健的价值锚点?
高位盘整下的分化
进入四季度,上证指数先后突破3900点与4000点两大关键整数关口,随后再度进入高位盘整阶段。市场在震荡中展现出明显的结构性分化,整体呈现“指数震荡整固,板块快速轮动”的特征。市场风格的微妙变化,直接导致了权益类基金表现出现分化。
Wind数据显示,截至11月7日,年内累计涨幅超100%的基金数量有41只(仅计算初始基金,下同),较三季度末的53只减少逾两成。更值得关注的是,“翻倍基”阵营成员出现明显更迭,这一变化背后,是部分前三季度领涨的“主力选手”因板块回调掉队。
典型代表来自医药赛道。如三季度末还跻身业绩前十的中银港股通医药A,四季度以来净值回撤14.87%,年内回报从高点缩水至92.86%,排名滑落至第60位;汇添富国证港股通创新药ETF、华安医药生物A、易方达全球医药行业人民币A等多只曾实现翻倍的基金,年内收益率也均回落至80%以下。
作为年内另一条核心主线,科技板块四季度以来波动显著加剧,成为基金业绩分化的另一重要推手。数据显示,人工智能指数(884201.WI)四季度以来跌幅达到4.6%,其间最大回撤与最大上涨幅度均超过10%;细分赛道波动更为剧烈,光模块(CPO)指数同期最大回撤达14.12%,最大上涨幅度则达22.47%。
板块内的剧烈分化,使得不同操作思路的基金业绩呈现明显差异。部分基金借势实现业绩跃升,如永赢睿恒A四季度以来上涨13.86%,成功跻身“翻倍基”行列,华商均衡成长A、德邦鑫星价值A、平安科技创新A等产品的年内涨幅也同步扩大至100%以上。
伴随市场走势与业绩波动的是基金经理操作策略的调整。华北某权益基金经理告诉第一财经记者,其管理的产品已适度降低了部分仓位,并在结构上进行了一些高切低的操作调整。“部分前期涨幅较大的成长板块,当前估值与短期风险已处于相对高位,因此进行了阶段性减持。”该基金经理表示。
“科技主线在前期交易相对拥挤后,或有震荡消化筹码结构的需要,但中期向上趋势不变。”另一位基金经理也透露,其在仓位组合中适当增加了和科技弱相关且此前相对滞涨的板块配置,以平衡组合风险。
事实上,部分基金经理已在持仓结构中未雨绸缪,并在定期报告中表达了对科技板块估值与风险的警惕。年内业绩翻倍的中欧数字经济A基金经理冯炉丹,已在操作中小幅减仓AI基础设施,核心原因便是“前期积累涨幅较大”。
她强调,必须清醒地认识到,经过前期较大幅度的上涨,AI板块整体估值已不再处于低位区间,部分热门概念股的估值甚至包含了对未来多年高速成长的乐观预期,“当前投资机遇与风险并存”。
“风险在于,高估值意味着对业绩兑现的要求更为苛刻,也更容易受到市场情绪、流动性及宏观因素变化的冲击,板块波动性会显著加大。”基于此,冯炉丹建议投资者分散投资,将AI板块作为整体资产配置的一部分。
风格切换之争升温
A股市场正上演明显的风格分化行情,当科技成长阵营因交易拥挤与估值压力而震荡不休时,以红利资产为代表的低估值价值品种则稳步走强。这一分化背后,市场对风格切换的讨论持续升温。
Wind数据显示,截至11月7日,红利指数(000015)自四季度以来上涨7.86%,优于上证指数同期不到3%的表现。
资金流向已率先印证了市场风格的微妙变化。截至11月7日,跟踪券商相关指数的ETF四季度以来共吸引了超187.6亿元资金的净流入,跟踪银行、红利相关指数的ETF分别净流入超62亿元、44亿元。与之形成反差的是,科创综指、计算机、云计算、光伏产业、通信等方向则均有超过5亿元的净流出。
某基金公司权益投资部副总经理告诉第一财经,站在目前位置,投资者普遍存在畏高情绪,特别是年内涨幅较大的科技领域存在明显高切低情绪,多数相关个股即便三季报超预期,他们都有明显“获利了结”情绪。
近期市场风格偏好为何会出现这样的变化?他分析称或有两方面原因:一方面是因为年内市场累计了较大的涨幅,保险和券商自营等绝对收益账户有明显离场兑现的情绪,市场缺乏新增资金;另一方面则是四中全会闭幕、美联储降息落地叠加中美领导人会面等落地后,催生了利好出尽情绪,投资者普遍担忧政策救市动力下降,或提前离场观望。
对于风格切换的持续性,金鹰基金权益研究部金达莱对第一财经表示:“市场风格或难以明显由科技切向内需周期消费。从中期维度来看,内需相关的周期和消费行业在短期业绩上仍会有压力,但目前股价已较多反映了中期预期,由此更多是估值修复。”
金达莱认为,科技风格消化资金压力阶段更多是风格再平衡,当前科技缩圈过程中,关注有业绩支撑的海外算力、存储、消费电子、风电储能等方向,“当前部分科技个股再调仓换股的必要性已不大,预计科技方向或开始进入区间交易,回调空间或有限”。
尽管风格分化显著,市场整体是否已现泡沫?前述权益投资部副总经理认为,“演绎到目前,股市并未出现泡沫化,更多的只是预期得到修复”。在他看来,这种修复只是在局部景气上行的成长和周期行业,而非全部行业,因此他不认为股市目前存在系统性高估风险。
国海证券分析师赵阳从历史经验视角补充称,每年11月在活跃资金的驱动下,中小主题会占优,而这种占优一般会在12月告一段落。此外,牛市中岁末也会发生风格切换,完全不切换或者主线行业不切换需要有明显的流动性支持。回到当下,后续的增量资金仍然是重要影响因素。
面对当前风格未定、科技板块已累积较多收益的市场环境,华北一位基金经理告诉第一财经,科技或仍是未来的核心主线,但短期月度级别存在需要修正的诉求。他建议,对科技的配置可能需要进一步聚焦到AI核心主线品种,而不是去追逐科技风格扩散中的边缘补涨机会,“即使短期资金博弈带来股价波动,投资者也需承受核心主线品种的波动来防止来年没有持股而踏空”。
“在政策催化下,市场保持震荡上行的概率仍然较大。”招商基金投研人士对第一财经表示,短期而言,在市场偏好下降,业绩期的催化下四季度有概率进入风格收敛阶段。后续风格有望从高增长(预期)向兼顾估值与盈利质量(PB-ROE平衡)方向演进。
举报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请点击这里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banquan@yicai.com 文章作者
曹璐
相关阅读提振鼓励生物制造产业发展,并非简单的“弯道超车”,更是一次通过技术颠覆,对传统工业体系进行“换道超车”的战略选择。
339 10-26 20:19
机构论后市丨短期市场风格切换;中期关注TMT和先进制造A股后市怎么走?看看机构怎么说。
208 10-19 18:09
逆势涨超5%!银行股久违大涨,这次轮到谁了?浦发银行领涨,区域行受青睐。
233 10-13 19:46这次A股为何“跌不动”?
205 10-13 19:10
一文尽知|特朗普宣布新关税最高达100%!谁最受伤?第一财经记者查阅白宫、美国商务部以及美国海关等网站配资网站排名第一,目前均未出现进一步说明。
5 915 09-26 13:16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元鼎证券_元鼎证券APP下载安装_配资股票平台提示:本文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网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