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0日,记者参加国家林草局组织的保护鸟类“一线探访”活动来到山东,从山东省野生动植物保护站获悉,山东省自然资源厅联合公安、市场监管等部门连续5年开展“网盾行动”“清风行动”等专项执法,执法联动体系日渐完善。2025年6月,10部门率先联合启动山东省打击非法猎捕交易食用野生鸟类专项整治;9月份,一体推进“全国保护鸟类活动和打击非法捕猎贩卖野生鸟类专项行动”,清理捕鸟网、不合格护果网3042张,救助野生鸟类5533只,查办案件129起,处理涉案人员143人配资网站排名第一,形成有力执法震慑。

近年来,山东省以深化“法规完善、执法严格、保护有力、监测精准、宣传创新”的“五个体系”建设为核心,加快构建全链条、全方位的野生动植物保护管理格局,推动陆生野生动植物保护工作取得扎实成效,并于2024年获得国家林业和草原局通报表扬。
山东省通过修订《山东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办法》等地方性法规,出台政府文件与专项规划,构建起多层次、立体化的法治保障体系。自2020年建立省级野生动植物保护联席会议制度以来,全省16个市及90%以上的县(市、区)均已建立相应机制,形成高效联动的保护合力。2025年,省级联席会议进一步优化,召开涵盖14个成员单位和7个列席单位的专题会议,推动协同保护再上新台阶。
自2023年起,山东省启动野生动物动态监测工作,逐步形成“动态监测+专项监测+同步调查”的综合体系。2025年,统筹投入财政资金990万元,布设121个监测单元,构建全覆盖监测网络。山东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率先建成“天空地海一体化”监测体系,积极推进国家鹤类保护研究中心在保护区设立,助力构建“1+5+N”全国鹤类保护研究网络。在疫源疫病监测方面,全省监测站增至52处,连续三年开展主动预警,有效防范传播风险。
山东省印发《山东省陆生野生动物人工繁育和经营利用管理办法》,推进“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建成覆盖省、市、县、保护机构的“野生动植物保护管理系统”,实现数据实时联动。目前,全省400余家人工繁育机构保育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近300种,建成林草种质资源库50处,推动野生植物迁地保护与科研科普融合发展。2025年上半年,全省收容救护野生动物3261只,其中国家重点保护物种1146只。
山东省依托“世界野生动植物日”“爱鸟周”等节点,通过专栏、5G彩铃、动画形象“猫小豹”等创新方式推进宣传“进社区、进学校、进网络”。“黄河口国际观鸟季”“镜界共生·羽韵齐鲁”摄影大赛等活动成功打造“1+N”宣传品牌矩阵,同时公开省、市、县三级举报电话,显著提升社会公众对野生动植物保护的关注度和参与度。
目前,山东已基本建立以自然保护地为基础的栖息地保护体系。东营黄河口候鸟栖息地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南四湖等14处栖息地纳入国家级名录。调查显示配资网站排名第一,全省陆生脊椎动物从2020年的538种增至588种,鸟类由471种增至515种,占全国鸟类总数三分之一以上,兽类、两栖类及鸟类均发现新记录。林草种质资源达2736种,较历史记录新增740种,生物多样性保护水平持续提升。(工人日报客户端记者 王冬梅)
元鼎证券_元鼎证券APP下载安装_配资股票平台提示:本文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网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