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同学们采摘枸杞
金灿灿,红满仓。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都兰县藜麦熟了,一望无际的红色田野等待着收镰。10月16日,“红杞风光别样美 高原研学探海西”活动研学成员踏进都兰,用一粒“高原金种子”藜麦开启研学的大门。
都兰的土地是慷慨的。途中,带队老师向同学们介绍了都兰的特点和种植藜麦的优势——年均3000小时的日照把暖意揉进沙质土壤,昆仑山融雪化作涓涓细流,在昼夜15℃的温差里,孕育出蛋白质含量达16%至22%的“高原黄金谷”。
“这就是藜麦吧,太漂亮了,红色的枝头上挂满了谷物,像一位低下头的绅士诉说着对土地的感恩。”胡文辉同学写下这样的笔记。
这片藜麦田有2700亩,位于都兰县东山根上村。“今年,我们把土地流转给企业种植藜麦,一亩地的流转费用达750元,闲下来的群众可以外出打工再挣一份工资。随着都兰藜麦品牌效应显现,一斤藜麦的收购价格在6元左右,企业会给流转农户分红,群众的收入更多了。”东山根上村村委会副主任罗秉雄给研学团队算了一笔以藜麦带动群众增收的账。

研学团成员认真聆听香日德农场的故事
在藜麦研学课程中,同学们了解了藜麦的种植技巧和藜麦对高原环境的适应性。“今天,我了解了都兰独特的高原冷凉气候、富硒土壤造就了藜麦的卓越品质。从历史和文化角度来说,我知道了藜麦本是古印加文明‘粮食之母’的悠久历史,以及它是如何从南美洲安第斯山区传播到中国青海都兰的有趣故事。”徐雪梅同学看着手里的藜麦有感而发。
2025年,都兰县藜麦种植面积达7.76万亩,占全州80%,预计产量达1.31万吨。同步建设省级现代农业青稞藜麦产业园,建成精深加工生产线,从种植到加工,从生产到销售,藜麦产业成为都兰农业的新增长点。
从枸杞到藜麦,小产业有着大市场。一颗红枸杞串起了海西红色研学路线。“这条线路走下来,我最大的感受是研学课堂没有围墙,知识也不再局限于书本。同学们在身边人、身边事的感染下,懂得了敬畏,学会了感恩。”带队老师说。
这一粒小小的藜麦,教会他们关乎生命、土地与可持续发展的宏大命题。
夕阳西下,金色的藜麦田被镀上了一层暖光。同学们的身影与这片天地融为一体。当藜麦遇到研学,它不再是超市货架上一袋冰冷的商品,而是化身为一部立体的、鲜活的、充满泥土芬芳的教科书。这趟旅程,在年轻人的心田里播下的不仅是科学的种子,更是对脚下这片土地深沉的爱与责任。
来源:西海都市报最安全的线上配资平台
元鼎证券_元鼎证券APP下载安装_配资股票平台提示:本文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网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