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8日,南昌汉代海昏侯墓考古发掘成果公布十周年暨汉代区域文化学术研讨会在南昌召开。荆州文物保护中心主任、研究员方北松在会上透露正规配资十大排名,海昏侯墓出土的5000余枚简牍的文物修复工作预计将于2026年全部完成。记者了解到,目前海昏侯国遗址博物馆已启动“书香海昏”专题展厅的改造提升工程,预计明年上半年正式对公众开放。届时,一批修复完成的海昏竹简将首次亮相,其中包括尤为引人关注的《论语》相关部分。
文/本报全媒体记者段萍(图由受访者提供)
本月开启最后千余枚竹简修复
研讨会上,方北松介绍了海昏侯简牍修复的最新进展与后续安排。自2021年6月起,方北松带领的团队从5000多枚简牍的移交、初步信息采集与扫描等基础保护工作开始。从2025年11月开始,将开展最后514枚简牍的整理揭剥、清洗及出版资料提取等工作,完成剩余1840枚竹简的脱水、修复与封护处理。预计到2026年,海昏侯墓出土的5000余枚竹简将全部修复完成。


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方北松指出,海昏侯简牍是目前该团队所做过的所有简牍文物修复工作中,难度最高的一次。他解释,这批简牍糟朽与残损程度极为严重,在清洗过程中,“即使用最细的毛笔笔尖轻触,简面也可能出现数个凹陷”,因此整体修复进程推进缓慢。目前,已有近4000枚简牍完成修复,其中包括《论语》等重要文献,剩余1000余枚将在2026年全部修复完毕。
对于2026年首批将公开展出的简牍内容,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研究馆员杨军表示:“展出数量不会太多,但《论语》会与公众见面。至于《知道篇》是否亮相,目前尚未最终确定。”
资料开放促海昏侯文化广泛传播
2015年,南昌西汉海昏侯刘贺墓的考古发掘,以规模宏大、内涵丰富的出土文物,揭开了西汉列侯制度与物质文化的神秘面纱,引发学界与社会广泛关注。墓中出土的万余件(套)珍贵文物,系统展现了西汉时期的礼制规范、工艺水平与生活方式,成为阐释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格局的重要实证。其中,“最早《齐论语》”“最早炒钢医用毫针”“最早蒸馏酒器”等一批“海昏之最”成果,更在多个领域填补了学术空白。
海昏侯墓出土的简牍数量尤为庞大。学界将5000余枚竹简划分为典籍、文书、礼仪等类别。典籍类中包括汉代《论语》,实为失传1800多年的《齐论语》,其中《知道篇》所载的孔子原话,为东汉以后历代学者所未见。此外,还有1200余枚竹简为《诗经》内容,是秦汉时期全本《诗经》的首次发现。
杨军表示,海昏侯墓考古工作的一大特色,在于及时向社会与学术界公布考古资料,以此推动公众参与和研究交流。“我们对知网上已发表的海昏侯相关论文进行了粗略统计,不包括出版的图录和专著,至今已有870多篇论文,其中考古类(含简报等)约126篇,遗物研究类291篇,约占总数的三分之一。”这一开放策略,有效促进了海昏侯文化的深入研究与广泛传播。
【来源:江南都市报】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发至邮箱newmedia2023@xxcb.cn正规配资十大排名,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内容咨询及合作:19176699651;yuanshipeng@xxcb.cn。
举报/反馈元鼎证券_元鼎证券APP下载安装_配资股票平台提示:本文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网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