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高质量发展进入攻坚期,全球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加速重构,谁拥有流动的便利,谁就拥有竞争的主动。2024年5月6日,国家移民管理局先行推出六项“便民利企”出入境管理改革:北京、上海、广州等20个重点城市试点换补发出入境证件“全程网办”,外省务工人员异地办证无需“返乡跑”;赴港澳商务签注“智能速办”将审批时间从7个工作日压至最快“立等可取”;澳琴“1+1”多次往返签注落地,让横琴深合区企业“上午在澳门融资、下午到横琴开工”成为常态;国际船舶船员换班“即到即办”,节省滞港时间;首批144小时过境免签口岸由37个增至240小时60个,带动2024年暑期(7-8月)入境游客同比增长52.8%;新型“边检行政许可”网上签发,使京津冀、长三角等主要航空口岸通关保障制度更加优化。进入2025年,宏观形势又在呼唤“升级版”政策包:粤港澳大湾区、京津冀协同发展、长三角一体化三大战略区高端要素加速交汇;河套、前海、横琴、南沙等重大合作平台对“科研—产业—资本”高频跨境互动提出更高级的响应需求;海外侨胞、国际客商、港澳台居民对“说走就走”的期待也愈发升级;“China Travel”热度持续升温,国际中转旅客对“更长停留、更广区域、更简手续”呼声高涨。在此背景下,国家移民管理局聚焦“卡点堵点”和“急难愁盼”,最终锁定“通关更快、程序更简、活动范围更广、数字服务更优”四大方向,于2025年11月3日再推10项创新举措,既与2024年六大措施无缝衔接,又在人才流动、过境免签、数字治理、区域协同等领域实现迭代跃升,形成“6+10”政策组合拳,为高水平对外开放注入更强移民管理动能。
展开剩余73%政策梗概此次《创新举措》采用“6+4”双批次落地模式,6项自2025年11月5日起实施,包括:
1.扩大往来港澳人才签注政策试点实施范围。在长三角、京津冀地区全域,以及全国所有自由贸易试验区实施往来港澳人才签注政策。符合条件人才可申请办理有效期1至5年不等的多次往来香港或者澳门人才签注,每次在香港或者澳门停留不超过30天。
2.实施大陆居民申办往来台湾探亲签注“全国通办”。大陆居民拟往来台湾地区探亲的,可向全国任意一个县级以上公安机关出入境管理机构提交探亲签注申请,申办手续与户籍地一致。
3.在部分与港澳台通航通行口岸推广应用智能通关。在上海虹桥机场、厦门高崎机场等12个口岸推广应用“刷脸”智能通关。
4.支持促进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深圳园区生产要素高效跨境流动。在合作区科研院所、科技创新企业等机构工作的符合条件的内地人才,可申办3年多次有效往来香港、澳门人才签注,申请时免予提交人才证明。在皇岗、福田口岸设置合作区专用通道,允许深圳园区内企业机构工作人员经福田保税区一号通道入出境。为运输科研物资进出合作区车辆开设绿色通道,提升科研物资通关效率。
5.扩大24小时直接过境免办查验手续口岸范围。新增天津滨海、昆明长水等10个国际机场为24小时直接过境免办出入境边防检查查验手续口岸,持24小时内国际联程机票,经相关机场不出机场直接转机前往第三国或地区的出入境旅客,可以免办出入境边防检查查验手续。
6.增加广东省5个口岸为240小时过境免签政策入境口岸。新增广州琶洲客运港、横琴、港珠澳大桥、中山港、广深港高铁西九龙站等5个毗邻港澳口岸为240小时过境免签政策适用入境口岸。适用240小时过境免签的入境口岸总数由60个增加至65个。
4项措施自2025年11月20日起实施,包括:
1.扩大内地居民换发补发出入境证件“全程网办”试点城市范围。新增河北石家庄、广西南宁等30个城市为试点城市,内地居民换发补发出入境证件“全程网办”试点城市总数增加至50个。
2.为持探亲签注往来港澳地区的内地居民在港澳地区续办同类型探亲签注提供便利。内地居民持探亲签注往来香港、澳门探亲,签注允许的逗留期限不能满足继续在港澳逗留需求的,可于逗留期届满前,提前不少于7个工作日,分别通过香港中旅集团、澳门中国旅行社提交续办同类型探亲签注的申请。
3.扩大可签发一次有效台湾居民来往大陆通行证口岸范围。增加天津港等42个口岸出入境管理机构为未持有效出入境证件的台胞办理一次有效台湾居民来往大陆通行证,可签发一次有效台湾居民来往大陆通行证口岸增至100个。
4.实施外国人入境卡网上填报。外国人来华前,可通过中国国家移民管理局政府网站、政务服务平台、“移民局12367”APP和微信(支付宝)小程序、手机端扫入境卡填报码等渠道,在网上填报入境相关信息。
政策亮点
1.民生服务提质增效,跨境往来更便捷。 10项举措聚焦群众急难愁盼,在通关效率上,12个口岸推广“刷脸”智能通关,符合条件的内地、港澳、台湾居民“刷脸”即可快速通行,大幅减少排队等候时间。证件办理方面,内地居民换发补发出境证件“全程网办”试点城市扩至50个,群众足不出户即可完成手续,告别“跑腿”烦恼 。探亲往来更顺畅,大陆居民赴台探亲实现“全国通办”,持港澳探亲签注的内地居民可在当地续办,台胞落地办证口岸增至100个,两岸三地民间交流障碍进一步破除。
2.人才流动全面松绑,创新要素加速集聚。举措精准对接高质量发展需求,为人才跨境流动铺路搭桥。往来港澳人才签注政策试点扩大至长三角、京津冀全域及全国所有自贸区,符合条件人才可申领1-5年多次签注,无需频繁续签 。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推出专项支持,科研人员可办3年多次人才签注且免交人才证明,初创企业首年免纳税额即可办理商务备案,重点企业备案名额倾斜,搭配专用通道和科研物资绿色通道,让创新要素流动更高效。
3.开放通道持续扩容,过境便利覆盖更广。口岸开放能级显著提升,过境免签政策不断优化。24小时直接过境免办查验手续口岸新增10个机场,持联程机票转机旅客无需办理边检手续,国际中转效率大幅提升 。240小时过境免签入境口岸增至65个,新增5个广东毗邻港澳口岸,吸引更多国际客商入境考察、旅游消费。同时,外国人入境卡实现网上填报,多种数字化渠道供选择,让外籍人士来华更便捷,彰显数字中国的开放效率。
发展机遇1.区域协同发展迎来创新活力。举措精准服务国家战略,为区域合作注入新动能。长三角、京津冀及自贸区的人才签注政策,将加速区域内人才、技术、资本的跨境联动,促进产业链供应链协同升级。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的专项措施,将推动其成为粤港澳大湾区“创新试验田”,助力科研成果快速转化,提升区域科技创新竞争力。粤港澳门岸的通关便利化升级,将进一步深化三地融合发展,加速大湾区一体化进程。
2.营商环境更加优化,跨境业务迎来新的增长点。更为便捷的出入境服务和过境政策,将显著提升中国市场的吸引力。24小时过境免办查验、240小时过境免签等政策,降低国际商务人士往来成本,便于开展经贸洽谈、投资考察等活动,助力稳外资、稳外贸。河套深港科创合作区科研设备“今日通关、明日实验”,时间成本压缩;涉外律所、会计师事务所可凭人才签注“上午香港取证、下午深圳出庭”,跨境专业服务效率倍增;航线、邮轮、OTA平台将直接受益于过境免签时长倍增,迎来业绩新增量。人才流动便利化将吸引更多海外高端人才来华创新创业,为新兴产业发展、技术迭代升级提供智力支撑,推动经济发展方式向创新驱动转型。
3.促进文旅消费复苏,释放内需潜力。过境免签口岸扩容和探亲往来便利化,将直接带动文旅消费增长。国际旅客可借助240小时过境免签政策,深度体验中国各地风土人情,拉动旅游、餐饮、住宿等相关产业发展。两岸三地民间往来频次增加,将促进跨境文旅交流合作,催生更多消费场景。数字化、便捷化的出入境服务,也将提升游客出行体验,增强中国旅游市场的国际竞争力。
结语
《创新举措》是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国家宣言”。当刷脸通关的“嘀嗒”声响起,当240小时过境免签的足迹遍布神州,当全球人才持1—5年签注在港澳与内地间自如往返,一个要素流动更高效、人员往来更便利、创新活力更澎湃的中国,必将以更加开放的胸怀拥抱世界,以更加坚定的步伐迈向高质量发展新征程。让“说走就走”成为日常生活,让“来到中国、爱上中国”成为全球共识。
END配资咨询平台
发布于:北京市元鼎证券_元鼎证券APP下载安装_配资股票平台提示:本文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网站观点。